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2032587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5日 颜友平
第1页

    参见附件(1355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运用价值和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运用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且无罗格列酮应用禁止证。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B组在使用胰岛素的基础上联合运用罗格列酮片,分别于0、12、24周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治疗后的B组患者的各种数据均较A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关键词] 罗格列酮;2型糖尿病;胰岛素;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97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066-02

    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糖尿病不是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引起的综合征,是包括遗传及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目前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所以药物治疗的出发点应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提高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为重要努力方向。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罗格列酮能有效地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有效地控制血糖。笔者通过本组80例患者的临床运用以验证罗格列酮的临床价值,为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临床用药奠定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周WHO规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31~80岁,平均53.2岁;病程4~25年,依赖胰岛素治疗时间多大于5年。均除外心、脑血管及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足量的磺脲、双胍类药物及胰岛素联合治疗6个月以上效果不佳。空腹血糖(FBG)>7.0 mmol/L,餐后2 h血糖(P2hBG)>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FBG、P2hBG及HbA1c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选择胰岛素30 U/次,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每日早餐前加服4 mg罗格列酮,治疗过程中动态自己监测FBG、P2hBG的值,并及时随访,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于治疗0、12、24周时进行FBG、P2hBG、HbA1c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

    1.3 疗效评定

    显效:FBG、P2hBG分别降至7.1、8.3 mmol/L或下降30%以上,HbA1c值下降2%以上;有效:FBG、P2hBG分别降至7.2~8.3 mmol/L和8.4~10.4 mmol/L或下降10%~29%,HbA1c值下降1%~2%;无效:FBG、P2hBG无变化或下降小于10%,HbA1c值下降小于0.5%以上或无变化[2]。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数据处理

    结果均以(x±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见表1、2。

    3 讨论

    糖尿病为一慢性渐进性、消耗性疾病,其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长期使用胰岛素容易引起药物性适应或继发性药效失败,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难[3]。有些患者不得不逐渐增加胰岛素的用量,所以寻求一种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药物成为人们研究的方向。罗格列酮属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有效地控制血糖,是胰岛素增敏剂[4-5]。研究显效与胰岛素联合使用能长期良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一个重要的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6]。本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同样也证实了这一结论。B组患者治疗24周后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与0周及A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同样高于A组。所以,笔者认为运用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联合使用罗格列酮。但医生开具该药物的同时一定要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国内外有文献报道罗格列酮可能会减少心脏血流量,从而增加发生心脏病的风险,包括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作,故有心脏病者慎用罗格列酮。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55KB,2页)